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此為舊版網站,請至新板網站搜尋內容。 https://www.ncue.edu.tw/)
分類清單
生物學系教授參與國際研究揭開壽命之謎

揭開壽命之謎 -

爭奪資源的侵略性行為

是影響動物壽命主要因素

 

▲發表於 Science Advances 論文首頁


 

  為什麼女比男長壽 ? 

  以台灣人為例 – 女性平均壽命為 83.7 歲,較男性 (77.3 歲) 高6.4歲 (2017年內政部公布統計)。不只人類如此,一般來說雌性動物壽命都比同種雄性個體長壽。什麼因素造成雌雄動物壽命差異一直是一個有趣的生物謎題。 

  本校生物學系李奇英教授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黃文山主任所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分析於蘭嶼收集橫跨十數年的長期數據。研究結果揭示 - 爭奪資源的侵略性行為是影響動物壽命主要因素,已發表於美國科學促進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所出版國際學術期刊 ─ Science Advances (影響係數 = 11.5);以推廣科學新知與創新構想為目標的科普刊物 Inverse 也以專文介紹本研究發現之重要性。

 

▲科普刊物 Inverse介紹專文

 

  這篇研究報告以蘭嶼的爬蟲類動物赤背松柏根 (Oligodon formosanus) 領域行為作為研究系統;此研究系統提供一個與動物界常態相反的例子 – 雌性 (而不是雄性) 赤背松柏根展現高度侵略性領域行為,勇於與入侵者格鬥,積極護衛其食物資源 (綠蠵龜蛋巢)。長期數據顯示雌性赤背松柏根壽命顯著低於雄性個體。

  有趣的是,2001年颱風毀壞綠蠵龜產卵的其中一處海灘後 (因此不再有綠蠵龜蛋巢之爭奪),提供了一個自然的實驗 (natural experiment);該棲地的赤背松柏根壽命不再有顯著的雌雄間差異。

  而尚有綠蠵龜蛋巢的棲地,雌雄間壽命則持續保持顯著差異。 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強烈支持侵略性 (aggression) 是影響動物壽命的主要因素,且強調壽命長短之高度可塑性 (highly plastic),與性別本身沒有相關 (not the sex per se);因此推翻以雄性內在特性 (例如,需承受高量睪固酮與壓迫激素的傷害) 解釋其壽命較短的理論。(生物學系)

 

相關連結 :

1.  C.-Y. Lee, D. A. Pike, H.-Y. Tseng, J.-Y. Hsu, S.-L. Huang, P.-J. L. Shaner, C.-P. Liao, A. Manica, W.-S. Huang, When males live longer: Resource-driven territorial behavior drives sex-specific survival in snakes. Sci. Adv. 5, eaar5478 (2019).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4/eaar5478?fbclid=IwAR2b_71jrHWfm9kbabtCcr7kGXQHA-k-IllmzIVmaHmwSk21t_7o9IWVB3Q

2. Yasmin Tayag, On a Snake-Lined Beach, Scientists Learn Why Females Live Longer Than Males, Inverse, April 24, 2019. https://www.inverse.com/article/55212-why-do-females-live-longer-than-males

 

 

▲在蘭嶼海灘上產卵之綠蠵龜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
Voice Play
更換驗證碼